志剛和嘉惠,兩人結婚5年沒有什么大矛盾,但總是三兩天吵一次架,志剛覺得嘉惠越來越不可理喻。
兩人漸漸注意到,兩人每次吵架幾乎都是為了同一類問題。
嘉惠覺得她在生活上對志剛照顧得無微不至,用心調配健康可口的飲食,替他買衣服,為他付出那么多之后,志剛卻不懂得感激她,疼惜她。志剛卻覺得這些愛的背后帶有條件,他怕若是接受嘉惠的愛,就要付出痛苦的代價,會被操縱而失去自主權。
因而,嘉惠對他越好,志剛的戒心就越強,生怕他心軟時就會被嘉惠控制,事事被她牽著鼻子走。志剛越不響應嘉惠的愛,與她保持距離,嘉惠就越渴望得到志剛的愛,身不由己的對志剛越好。于是,他倆之間產生了一追一逃的惡性循環,直到嘉惠痛苦得受不了時,兩人就大吵一頓,讓積累已久的壓力暫時疏解,然后繼續跳這支“你進我退”的婚姻之舞。
這種情形一直到兩人一起參加婚姻研習會,并接受輔導之后才改觀。兩人都驚奇的發現,他們竟不約而同地在婚姻中,重復這原生家庭中父母掙扎了一輩子的事情。
嘉惠與她的母親都把嘉惠的父親當太上皇。她倆都極需要他的贊許,心中也一廂情愿的創造出無言的契約:“只要我們好好服侍你,你就應該關心我們,愛我們。”嘉惠的父親卻一直未能履行這個心理契約,她就不知不覺把原生家庭中未得到滿足的心理需求,帶進了自己的婚姻中。她不斷的服侍志剛,潛意識中期望她不需要可口要求,志剛就能自動的把父親所欠她的愛、贊賞與注意力給她。
在志剛的原生家庭,母親的愛背后往往另有目的,他從小看到母親如何抓住別人的需要進行權利斗爭,在施惠于人之后用人情債與罪惡感來控制父親與家人。于是婚后,每次嘉惠對他好,他就心理害怕。
這個領悟幫助他們停止互相責怪,而經過一段時間戚而不舍的努力,學習“由潛意識住在轉換稱意識主宰狀態”、“不越界”、“不臆測”、“講清楚”、“互相尊重”等等親密關系的技巧。志剛開始學著感激、贊許嘉惠所做的,而嘉惠則提醒志剛,她的愛不帶條件,他們終于突破了雙方造成惡性循環的核心情結,彼此建立了互相疼惜的親密關系.
“心靈回溯”——回到小時候
心靈回溯是一個相當情緒化的過程,有些人甚至會暫時產生心理退化的現象,重新經歷兒時的傷痛,陷入強烈的情緒中,一下子分不清楚自己到底人在何處,身處何時。所以,每當我們變成“小孩”回到從前時,身旁總需要那么一個關心自己、支持自己,懂得細心傾聽,給自己安全感的人。
在我們深入探索心靈脆弱的部分時,任何“批評”、“論斷”、“越界”,或對我們所吐露的心事做種種負面的臆測與闡釋,都可能使我們再度受傷。
因而,我們要傾吐的對象必須是讓我們“有安全感”的人。一個感情好的朋友,一個能愛自己的伴侶,或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導師,能了解你,都會讓我們安全的度過心靈回溯期。
當你的愛人變得不可理喻時,千萬不要爭吵,不要指責,因為此時的Ta只是一個孩子。更不要做父母的影子,重復他們的愛情。
————轉
上一條: 性教育,要從孩子出生的第一天就開始
下一條: 拿什么來“拯救”小小男子漢
Related recommendations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