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工作,或是熱衷于網(wǎng)絡(luò)——不管是社交還是玩游戲,將近在咫尺的孩子“留守兒童化”,以為在TA身邊就是盡職盡責(zé),是當(dāng)下很多父母都會不自覺犯下的錯誤吧?電影《我爸比我小四歲》便以不無喜感的表現(xiàn)方式,講述了這個其實挺嚴(yán)肅的主題。
這部電影一開始,劇中人都處于焦慮中,白凱南扮演的成功人士“老陳”焦慮于女兒的不聽話,女兒希希則焦慮于父親的永遠缺席,為了引起父親的注意,希希帶著一幫同學(xué)去酒吧尋歡作樂,然后報警讓警察把自己帶到派出所,以此報復(fù)疏于陪伴的父親。當(dāng)父親匆匆前來,她憤怒而悲傷地沖他喊道:“你的工作,就是殺人犯!”
在這關(guān)鍵節(jié)點上,老陳被車撞到,蘇醒過來時,他的智商降到五歲以下,比女兒還要小四歲,公司又被人侵占,“生計”壓力使得父女二人踏上流浪的路途,沒想到,這無形中促成了他們彼此的“深度陪伴”,相依為命的日子里,他們終于能夠感知對方的處境,有了溝通的可能。
你看,互相威脅別勁不能解決的問題,陪伴能夠解決,這部電影的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它通過讓父親變小,變貧窮,去除了成人在所難免的優(yōu)越感,而兩人緊迫面對的各種問題,使得這種陪伴走向深入,然后,方能互相懂得。
真正的陪伴,是需要一點代入感的,設(shè)身處地,把自己當(dāng)成一個同齡甚至更小的孩子,感受對方的各種焦慮與渴望,還需要動用一點記憶力,回想當(dāng)初的自己,那些不能言說的小小想法。更需要的還有耐心,耐心地等待自己終于被接受,等待各種奇跡發(fā)生。總之,真正的陪伴,考驗的,是一個人的綜合實力。
大多數(shù)父母,都還處于前“老陳”階段,面對孩子呈現(xiàn)的各種問題,抓耳撓腮,不得其法,殊不知以心換心的陪伴能治百病,如若做不到,則可能留下各種后遺癥。
這些癥狀有可能在孩子小時候就呈現(xiàn)出來,比如厭學(xué)、叛逆、自閉等等,更有甚者,會綿延一生,有很多次,我在一個成年人的臉上看到他或她不快樂的童年,然后,就有機會聽到,他們說起,那些父母不在身邊,或是在身邊,卻各忙各的日子。許多年之后,他們哪怕笑著說起那些,你仍然能看到從他們內(nèi)心浮上來的恐懼、憂傷與懷疑,仿佛那些日子是個深潭,他們的靈魂,依然在那陰濕之中,終生得不到救援。
如若你不想讓你的孩子有這樣的人生,不妨向“老陳”學(xué)學(xué),當(dāng)然不是學(xué)他那種喜劇化的刻意,而是通過自己的方式,讓自己變成孩子的同齡人,變成TA的朋友,TA的同盟,TA翻越人生路途上各種高山大河的伙伴,只有把自己“變小”的陪伴,才是誠懇和有效的陪伴。
以上素材源于網(wǎng)絡(luò),子謙心理咨詢?yōu)槟耐扑]。
上一條: 這才是用肉體秀恩愛的正確方式!性感到爆!
下一條: 子謙心靈成長沙龍第133期通知
Related recommendations
相關(guān)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