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我過去對待情緒的慣性模式是:不接納負面情緒,通過頭腦里的自我說服、自我開導來緩解。這種方法通常可以奏效,而且隨著自己儲備的心理學知識越來越多,頭腦的說服力越來越強。但久而久之,會發現那些情緒有時候并不是真的被疏導,而是積壓在心里了,甚至被壓進更深層的潛意識,換一種方式來控制我。
現在我嘗試使用新的方法來應對情緒:不評判、不否定、不試圖控制情緒,而是通過直接感受身體的變化來使它慢慢平息。情緒的本質就是身體中的能量,當我們憤怒、委屈或者悲傷時,能量堵在身體里,必然會產生難受的感覺。頭腦也許可以自我說服、自欺欺人,但身體是不會騙人的。它舒服不舒服,我們直接就能感受到。與其繞在頭腦里面,不如直接從身體入手。去感受那個能量的擁堵,不加評判,保持覺察,給它點時間,等它流走。當能量再度順暢的流動起來,負面情緒自然就隨之消失了。
當情緒爆發時
(三)
前陣子我經歷了一個事件,正好體驗了一下這兩種情緒處理的方法。
事情的經過是:我開車走一條不熟悉的路,本來是直行卻不小心占了右轉車道等紅燈。后面不斷有車超過來,有兩輛車搖下車窗大罵:“你他媽真缺德!”“你他媽會不會開車!”。一個紅燈不到一分鐘,我卻度秒如年,冒了一身汗。
情緒的變化是:
當我發現自己占道時,心里有點愧疚。頭腦幫我找借口:我對這條路不熟悉,兩車道一般右側車道都是直行加右轉,誰知道這條路的右側車道只有右轉道呢?不賴我。
后來被罵,又覺得很委屈。頭腦替我鳴不平:我又不是故意的,卻被罵得那么難聽。我也太倒霉了。
情緒就像彈簧,你越要壓抑它、控制它,它就越拼命的反彈。如果放下控制,單純的感受和陪伴,它自己就平靜下來了。
當情緒來時,我就像一只充滿氣的氣球。頭腦的處理方法,只是讓我的外殼更堅固,氣球暫時不會爆炸,但不斷充氣的氣球,縱然外殼再結實,也有爆炸的一天啊。而感受身體的處理方法,才是真的幫我的氣球撒氣,讓那些充進來的惡氣、臭氣流動起來,找到出口。
與情緒相處:覺察-感受-探索
(六)
我覺得與情緒相處,需要三個步驟:覺察-感受-探索。
首先是在情緒來臨的當下,對它升起一個覺察,自己意識到自己在情緒中。
其次,不帶評判的感受身體,讓情緒流動起來,找到出口,得到疏導。
最后,嘗試去覺察觸發自己情緒的按鈕是什么,為什么這件事、這個人、這種處境,對我來說這么難以接受?為什么我被激起憤怒、委屈的情緒?進而探索自己的內在模式。有了這樣的覺察,我們的情緒按鈕就不會那么輕易再被觸發了。
以上素材源于網絡,子謙心理咨詢為您精心推薦。
上一條: 棉花和愛情(一個深刻的故事)
Related recommendations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