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精品蜜桃/本庄优花番号/亚洲27p/九九伊人sl水蜜桃色推荐 - 中文字幕5566

News Center

子謙資訊 當前位置:首頁 > 子謙資訊

叢中教授與你一起面對性創傷的內心世界

發布時間:2017-06-19瀏覽次數:1226文章來源:子謙心理咨詢

各位同道朋友,大家晚上好,我是叢中,精神科醫生,在今天這個寧靜的夜晚我要跟大家一起探討關于性侵害,特別是性創傷方面的話題。
 
這是一個艱澀沉重而隱秘的話題,在生活中大家很少談起,但成長中我們經常遇到,在心理咨詢中也是要經常面對和給予幫助的話題。
 
要談性侵害,首先我們說一下
 
性是什么?
 
我們可以從更廣泛的視角討論這個問題。
 
一切的生物,包括植物、動物、人類,我們討論性的時候會說到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這樣基本的生物繁殖方式,無性繁殖產生的個體、子代和上一代基因完全相同;有性繁殖,上一代產生下一代,下一代的基因類型和上一代會有所區別,比如A型血的爸爸和B型血的媽媽可以生出A、B、AB或O型血的孩子。
 
有性繁殖的子代跟上一代的基因類型會有所不同,這樣有更多基因的變異,廣泛的變形,會有更多適應環境的能力,這叫有性繁殖。在生物進化中形成的有性繁殖,人類也屬于有性繁殖,從生物學層面來說性,性是生物的本能,和生殖有關的生物的本能活動。
 
在心理層面來說,人類從事的性活動伴隨的心理層面往往感受為快樂,大家說人獲得快樂有好多方式,除了吸毒這種獲得快樂的病理方式之外,人類所能體驗到的最大快樂往往來自于性活動,性高潮體驗。所以從心理層面來說,性伴隨的是體驗快樂,參與性的人心理上會有一種想要做這事的欲望和行為沖動。
 
除了生物、心理兩個層面之外,說到性,還有另外一個層面,在有性繁殖的動物里,包括人類,性活動經常需要兩個人搭伴合作完成,比如男的和女的,同性戀里的男男、女女性行為,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兩個人搭伴完成時就會涉及到人際關系,在人際關系里就會有利益分配,一方感覺幸福還是痛苦,是否給另一方造成傷害,這里會有利益分配,或者用道德標準評判性行為,這是性的社會學層面。
 
了解了人類的性行為是生物、心理、社會三個層面,我們來看一下,既然說都是本能,吃飯是本能,性活動也是本能,孔子當年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性文化歷來被當作最正當的文化需求,會受到文化的尊重,而對于性,在孔子的時代也像吃東西一樣,是一種個體的自然活動本能,會得到尊重,所以叫“人之大欲存焉”,當時是一種樸素的自然主義態度。
 
我不知道從什么時代開始,人們對于性有了許多禁忌,有興趣的可以研究一下人類性禁忌的歷史由來,或是人類文明的起源。西方天主教、基督教說人類的原罪,說伊甸園中有一種禁果不能吃,年輕人吃了禁果后會變得心明眼亮,發現沒穿衣服,開啟了性的自我意識,從此以后性器官前面就會有一片樹葉遮擋,對性行為進行自我約束和管理,開啟了人類文明的起源。這是按西方文化來說的。
 
總得來說,性所承擔的工作涉及生物、心理、社會這三個層面,性原本應該是快樂的、幸福的、美好的。
 
為什么又變成了侵害,或是對心理造成傷害呢?
 
一是涉及到人際關系,有性繁殖時,性活動需要兩個人合作完成,這涉及到人際關系,利益分配,這是造成傷害的一層因素,就是社會因素,包括社會價值觀念、對性的態度、道德觀等。
 
另一個方面是在心理層面,如果性活動中參與者感受到痛苦,是被迫的、勉強的,這個過程中心理上缺少愉悅感、幸福感,缺少自主自愿,心理層面感受為痛苦,性就不再是快樂的。這兩個層面是性行為造成傷害的兩個重要層面,心理和社會。
 
而身體方面伴隨著受到傷害,有時候會重一些,比如性器官受到嚴重撕裂,感染,創傷,但有的時候是性器官并沒有受到明顯傷害,但心理和社會層面仍然可以受到傷害。
 
盡管性是美好的、幸福的、快樂的,我們說性侵害,先給大家一個公認定義吧:
 
什么是性侵害?
 
性侵害本質上就是違背他人的自主意愿,或者是對他人來講不受歡迎的性行為。性侵害應該屬于行為層面,主要表現在行為方面的一種侵害,所以它會造成兩個人關系方面,心理層面甚至身體層面的傷害。
 
廣義地說,性侵害是指一切與性有關的、違反他人意愿,而對他人作出與性有關的行為。所有這些行為都屬于性侵害。性侵害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包括成年人,也包括兒童階段。
 
關于兒童階段受到的性侵害,叫做“兒童性侵害”。這里說一下:
 
兒童的年齡界限
 
在我們國家強奸幼女罪是不滿14歲的女孩受到其他人的引誘,哪怕是自愿發生了性關系,性交行為,都叫強奸幼女罪。兒童的年齡界定在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里界定是“18歲及以下”,也就是說18歲及以下的未成年人(包括男生和女生),在成年人的威逼利誘下卷入了任何違背個人意愿的性活動,或者是在未知情的情況下參與了性活動,這些都叫兒童的性侵害。
 
性活動,包括帶有性含義的身體接觸,也包括暴露身體,別人暴露身體性器官,或者自己的身體暴露;被別人邀請去觀看視頻、錄像、色情圖片,而對自己來說是不喜歡的;還包括被別人窺探自己的身體,自己的身體被拍了裸照等。
 
兒童性侵害的侵犯者往往是熟人多一些,受害者比較熟悉的鄰居、親戚,老師,甚至是處于權威地位的家里人。兒童性侵害的受害者往往有兩個年齡階段比較常見,一是幼兒園3到5歲的孩子;還有一個是在校學生,10到14歲,多數是女生,所以兒童受到侵害時犯罪主體往往都是男性,成年,熟人占80%,熟人居多。
 
兒童性侵害的犯罪主體具體來說可以是學校的教師、校長,家里的生父、養父、繼父,繼父家帶來的哥哥,還有其他親屬。
 
為什么兒童性侵熟人居多呢?
 
因為他們有條件、有時間和空間,有機會接觸這些受侵害的孩子,接觸兒童。
 
兒童性侵害發生的社會背景,有人調查研究
 
在什么樣的地區或社會環境里兒童性侵害發生率比較高呢?
 
經濟落后地區;
缺乏法律意識的地區;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在家無人照顧;
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監護和社會支持;
 
當兒童受到性侵害之前和之后,特別是之后,都明顯缺少家庭支持,缺少監護人、父母養育人愛的支持,自己家孩子受到性侵害家長去報案也會顧慮重重,覺得家里孩子受到侵害,父母臉上覺得丟人,自己孩子也會被別人瞧不起,甚至指出村里另外一個人是侵害者的話,自己會受到村民的孤立。
 
在這樣的環境里,兒童性侵害的發生以及難以走出心理創傷,從環境的角度來說還是缺少愛,缺少社會支持,落后,缺少法律意識。
 
前面我們說的性侵害還是指行為層面。
 
現在再說一個概念:性創傷。
 
性創傷是指性侵害的行為造成的心理功能的損害,我沒有特別強調身體層面受到的傷害,我們在做性創傷心理咨詢和治療時主要是針對心理功能因為性創傷而導致的損害,性侵害造成的身體方面往往需要去看身體醫生幫助處理。
 
性侵害行為造成的心理創傷,比如最典型的性侵害行為,強奸。強奸又叫性暴力或強制性交,是一種違背被害人個人意愿,使用暴力威脅或傷害等手段強迫跟被害人進行性行為的一種侵害行為,叫強奸。
 
強奸的定義里有一個重要要點,違背被害人的個人意愿,用的是“意愿”這個詞,在中國文化里我們經常會難以區分什么是意志,什么是意愿。
 
為什么要討論意志和意愿呢,后期我們要討論性侵害造成的心理創傷到底是對心理的哪些方面造成了損害,現在我們先討論一下:
 
意志和意愿有什么不同?
 
假設有一個6歲的女孩,媽媽帶她到鄰居家,進門后看到茶幾上擺著幾個蘋果,小女孩瞪大眼睛,流著口水,鄰居阿姨問“你想吃蘋果嗎?”她看媽媽一眼,媽媽不作聲,她雙手往后一背說“我不想吃”。請問大家,這時候女孩說“我不想吃”是意志還是意愿?我認為這屬于意志。
 
在剛才小女孩面對蘋果的例子里大家容易能區分“我不想吃”屬于個人意志,她的個人意愿呢,流口水了,眼睛瞪大了,想吃,還是有的。
 
我再假設一個場景,新娘新郎結婚不到一個月,新娘要到公司上班,新郎在家一個人耐不住,就到了新娘的公司,公司里新娘正在辦公室,旁邊還有很多同事,新郎抱著新娘親吻、擁抱,強行發生性行為,新娘說“不,我不要”,但新娘身體上有性興奮的反應,他們之間也有結婚證,可是新娘說“不,周圍有同事,不能在辦公室發生性行為,堅決反對”,這時候如果新郎跟新娘在辦公室、在她同事面前強行發生了性關系,這時候是違背了新娘的個人意愿還是個人意志呢?
 
根據剛才鋪墊的孩子面對蘋果的概念,新娘內心是喜歡跟新郎發生性關系的,但她清醒意識大這是辦公室,不可以發生性關系,所以新娘理智上,個人意志堅決反對跟新郎在辦公室、在同事面前發生性關系。這時候新郎強行發生性關系就叫做強奸,盡管他們是有(夫妻關系的)。
 
強奸的定義,過去所說的是違背當時人個人意愿,我覺得應該明確改成“違背當事人的個人意志,而使用的暴力威脅、傷害手段,強迫跟被害人進行性行為的侵害行為叫強奸。”
 
這里明確了一點,性侵害拿強奸來說,實際上共同特征就是違背了當事人的個人意志而強行進行的一種性行為,跟性有關的所有一切行為都叫性侵害。
 
性侵害會造成心理方面的創傷,我們現在先討論一下
 
一般的心理創傷有哪些主要特征:
 
一般有四個特征:
1、環境的刺激。
這種刺激往往具有突發的、不可預料的,具有破壞性地出現一些緊急事件,而個體面對這樣一些突發破壞性事件時難以應對,這些事件超出了個體日常的應對能力,甚至超出了個體日常的應對潛力,所有個人資源和環境資源都用上也無力應對,這是造成創傷第一個方面的特征。
 
2、發生創傷時的心理年齡。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比如母親去世,孩子5個月時母親去世,孩子5歲時母親去世,孩子50歲時母親去世,孩子85歲時母親去世,大家覺得同樣是母親去世的刺激,對于受創傷的人來說,心理年齡越成熟,他的創傷就會越小一些,心理年齡越不成熟,年齡越小,越是發生在早年的心理創傷,母親去世造成的心理損害就越深越持久,對未來的影響就會越大。這是造成創傷的第二個因素,發生創傷時的心理年齡。
 
3、創傷發生之后,個體受到心理損害之后的社會支持對創傷的影響,一般來說同樣的創傷,比如孩子去世之后,做母親的會非常傷心,這時如果得到了孩子父親愛的支持,母親就會相對容易從失去孩子的創傷中走出來。如果原本夫妻關系不好,失去孩子之后媽媽很痛苦時孩子爸爸又不能給予創傷后的社會支持,他們原本的夫妻感情不好,這個媽媽就會長期處于失去孩子的痛苦中,處在創傷狀態里難以走出來,所以第三個重要因素是創傷發生后的社會支持因素影響著創傷的未來發展。
 
4、這是從第三個因素里擴展出來的,當一個人預見創傷事件之前他原本的社會支持好不好,比如發現丈夫有第三者,婚姻突然出現婚變危機,太太受到創傷時能不能比較好地走出創傷,除了創傷后的社會支持,還要看創傷之前她的人際關系,比如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多不多,可以在她婚姻突變或失戀時(給予支持),這時候創傷之前的支持系統就會變成創傷之后的支持系統。
 
剛才我們說,心理創傷有四個特征,突發事件、當時年齡都不是我們能掌控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創傷后的社會支持或創傷之前原本的社會支持就比較好,如果有這些社會支持,人就比較能夠應對創傷,比較能從心理創傷中走出來,所以關于創傷的應對,唯一我們能做的就是社會支持,里面包含心理支持,也包含心理治療與咨詢中的心理支持,唯有支持才能走出創傷,治愈創傷。
 
創傷的基本要點
 
第一點是突發的破壞性事件,這些事件到底創傷了我們內心的什么呢?實際上這些事件是不可阻擋、不可預料、無法應對的,我們的個人意志無法掌控,我們無法決定它發生還是不發生,簡單來說創傷具有什么特點呢?所有發生的事情都不受我們個人自主意志掌控,這算是一個基本特征。
 
第二個特征,所有創傷都是在發生之后缺愛,甚至在發生之前缺愛。不可控制的,我們的個人自主意志受到了嚴重打擊,這時候就會有弱小感、無力感。治療創傷的關鍵唯有社會支持,唯有愛才能化解創傷。
 
剛才講的是所有創傷共同具有的四個特征,我們現在再說一下
 
性創傷具有哪些特征:
 
1、性創傷是以性的方式。
2、當事人非自主意志的,我不喜歡、我不想要、我不愿意,這種情況下被迫發生跟性有關的。
 
以性的方式違背個人意志到底創傷的是心理的哪些方面呢?性創傷是以性的方式,創傷了當時人心理層面的哪些方面呢?首先是人格尊嚴受到嚴重侵害,還有更多方面,后續我會講,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個人自主意志受到侵害,人際邊界受到侵害。
還有一個特點,性侵害發生之后缺少社會支持,缺少家人、朋友、監護人,缺少愛的幫助。
總結起來,性侵害一個是缺少自主意志、被迫發生,再就是沒有愛。
 
現在我們說一下
 
性侵害常見的類型和在人群中的發生率
 
常見類型有強制性交,肛交,口交,強制親吻,色狼的性騷擾,非禮行為,動手動腳,說別人不愛聽的帶有性色彩的話,性虐待、暴露身體或窺陰,這些都是法律上時常見到的性侵害行為。
 
還有一些性侵害行為可能是大家不太在意的,經常不注意,比如一個女孩初中,愛上班里一個男生,這女孩長得不太好看,給男生寫了一封情書,不敢交給男生,就委托同桌另一個女生交給男生,沒想到同桌在班上全體同學面前念了出來,念完之后男生都嘲笑她,女生都說“就你長那么丑還喜歡帥哥”,結果老師來了,同桌女生又把情書交給了老師,老師又在班里公開批評寫情書的女生。這一天下午是最黑暗的下午,好不容易熬到放學回到家,結果一進門,父親提前接到了班主任老師的電話,一看女兒回來,父親大聲責罵女兒,說女兒不要臉,反正都是最難聽的話,包括“你去做妓女吧”,“你去賣吧”。回到家后沒想到被父親罵得狗血淋頭,之后吃飯時父親讓女兒到墻角用板凳吃飯,不能跟父母在一個桌子上吃飯,從那以后父親再也沒看過女兒一眼,再也沒跟女兒說過一句話,永遠都是用一張桌子擋住女兒,大家覺得父親這樣的行為、冷暴力、不言語是否也構成了對女兒的性侵害呢?
 
性侵害的發生率,這次客宣資料里說,美國白宮調查的資料,美國被強奸過的女性占所有女性的五分之一,其實早些時候我看過世界衛生組織的一個資料,美國調查結果大約10%的美國人,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都受到過性侵害,包括猥褻、性騷擾,還包括被強奸,在美國保守來說,受性侵害的人(無論男女),占人群中的10%左右。
 
受性侵害的人數在中國能占多少呢?
 
我很難查到準確數字,因為在中國人里調查的數字往往偏低,中國人即使遭受性侵害行為,在被調查時往往不知道這叫性侵害,所以調查數字都偏低,粗略估計,我覺得中國男女受到性侵害的人數在人群里大約占10%。
 
哪些特征具有性侵害,哪些特征屬于成熟幸福快樂健康的性愛,這中間有沒有劃分標準,我們可以對立起來說這是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有害的性侵害,另一個極端是健康的、兩情相悅的、互相愛慕的、自主參與的,性愛就成了幸福快樂的享受,這是兩個極端,兩個極端中會有一些灰色地帶,過渡階段,也構成形形色色的性行為。
 
怎樣的性行為算是快樂幸福健康呢?
 
社會學家李銀河女士強調三個要點:一是雙方都是成年人,不能有一方未成年;雙方自愿,每個參與者都是自主自愿的;所進行的性行為是在隱蔽空間里進行的。
成年、自愿、隱蔽。只要符合這三個條件所發生的性行為都屬于健康的、安全的性行為。
 
大家會想到在幼兒園四歲男孩伸手摸四歲女孩的性器官,他們是在公開場合下也不公比,小女孩被摸時也不介意,而且好像感覺挺好的,所以兩個人都是未成年人時,這種公開的未成年人之間的性行為是性侵害的行為嗎?
 
應該說不是的。兒童未成年時只要雙方是平等的、自愿的,這種平等又是心智上的平等,身體性器官上的平等,身高、體力、知識上的平等,只要平等自愿,就算是正常的。
 
在兒童的性行為里面,12歲男孩去觸摸4、5歲女孩的性器官,雖然都是未成年,但他們之間是不平等的,因為12歲男孩在知識、心智水平、體力、判斷力、強勢等各個方面都遠遠超過4、5歲的女孩,這時即使女孩是自愿跟一個12歲男孩發生性關系,中間也存在不平等,雖然沒有觸犯法律,這時也會造成心理上的一些傷害。
 
如何判斷是不是性侵害,除了剛才說的成年、自愿、隱蔽三個特點,未成年去掉成年特征之后,剩下的是平等、自愿。除了這些判定條件,其實我們經常會從三個方面來討論,一個是社會文化,比如原始人,盡管有強奸的行為,但是沒有強奸的法律概念,或者認知方面也不知道那叫強奸。
 
還有的文化里,比如日本文化,女孩不去公共浴室跟男性一起泡澡,從小都不可以,但女孩可以從小跟父親在家泡熱水澡,泡到十幾歲,這是社會文化允許的,包括大草原上的搶劫強奸。
 
還有一些亞文化的特點,比如在有些地區姐夫小姨子擠眼弄鼻子,小叔子可以跟嫂子說性方面的事情,大伯哥卻不能跟弟媳婦兒開性方面的玩笑,鬧房鬧得比較過頭,鬧房時把暖瓶軟木塞塞進新娘的陰道里,大家還不認為這是性侵害,這是跟社會文化有關系的特征。
 
判斷是不是性侵害的還有家庭文化,有的家庭女兒9歲了,放學回來不寫作業,先要騎到爸爸身上玩騎馬打仗,兩個人都挺高興。14歲的女孩跟爸爸玩摔跤,爸爸把女孩按壓在床上,自己的身體重重壓在女兒身上,他們經常玩這種家庭游戲,在家庭文化里雙方都接受,不認為是性侵害。
 
網上還曾經曝出一個,父親在公交車上親吻兩歲左右的幼女,后來說這是他的親生女兒,這是他們家庭,連孩子媽媽共同都能接受的。而判斷是不是性侵害時除了社會亞文化的、家庭的,還有個人的標準。
 
個人標準盡管有社會家庭普遍的標準,每個個人可以堅持自己對性行為可接納的程度和方式,拒絕自己不喜歡的某些方式,比如唱卡拉OK時男生摸到女生后背,一般女生都能接受,觸摸后背一般女生覺得可以,假設有一個女生說不行,我的后背不能被觸摸,一觸摸我會產生強烈的性幻想、性沖動,我會覺得這是你對我的性騷擾,我的后背不可以被觸摸,這樣一種個人標準在性侵犯當中也是可以被尊重的,如果后背可以接受,男人唱卡拉OK時手從后背滑到女生的腰部,有的女生能接受,有的女生不能接受。男生的手繼續往下滑落,滑落到女生的屁股,這時候多數女生不能接受,有個別女生說還能接受這種方式,也可以認為她個人標準比較寬,不構成性侵害。
 
個人標準怎么堅持呢?
 
當有人突破你個人接受的標準時,一定要明確地表明態度說NO,說“我不喜歡”、“我不需要”。
 
現在我們討論一下性創傷會造成心理層面的哪些損害,這些損害會有哪些心理表現。我們可以比較一下性自慰和性猥褻這兩種行為。
 
性自慰VS性猥褻
 
性自慰就是手淫,大家普遍認為這不是性侵害的行為;而性猥褻是性侵害的行為,性猥褻究竟跟性自慰有什么不同,性自慰是自主決定什么時候開始什么時候結束,一個人在私密空間里不涉及他人,個人操作,獨立完成,這時候性自慰完全是為了自己的性需要;性猥褻是非自愿、非自主的,被他人引誘脅迫的,是自己的身體邊界被打破,個人隱私私密部位暴露在別人面前,是別人要求想開始的,所有這一切都是別人的需要,當我們評判心理損害嚴重不嚴重,有沒有心理創傷時,關鍵就看性行為發生時究竟是誰需要,為了誰。
 
性創傷常見的表現有哪些呢?
 
大家可以查閱更多資料,我不再個別講解,比如認知方面,會有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無法回憶被性侵害的具體過程,甚至有片斷的遺忘。還可以有反復冒出來畫面,反復回憶創傷過程,叫閃回。孩子不相信自己所經歷的性侵害過程是真實發生的,有一種非真實感和解體的體驗,甚至有個人的歸因,覺得這都是我的錯,都是我不好,甚至說“蒼蠅不盯無縫的蛋”,出了問題都是我不好,個人歸因。
 
在情緒方面,性創傷會導致多疑敏感、緊張恐懼、焦慮迷惑、憤怒但又不敢說,壓抑的憤怒轉向自身會變得抑郁,郁郁寡歡,不跟別人交流,害羞、自責,內心有弱小無力感。道德層面上會有不潔感,靈魂上身體上不干凈的感覺。覺得自己違反了性道德,包括背叛了家長的要求,老師、學校的要求,做了不好的事情,甚至感到自己違反了性侵者提出的保密要求,自己內心會有背叛感。
 
在身體方面還會有食欲不振、厭食、暴食行為,經常做噩夢、失眠,夢里驚醒、尖叫,身體上會有一些特殊的感覺,比如臀部的疼痛,腿走路的力量變得不夠,感到兩腿并不起來等等。
 
在行為方面會回避跟性創傷有關的場所、人物、詞語各種線索,人際交往方面會變得敏感、逃避社交,不敢站在別人面前,總擔心自己的衣服蓋不住性器官,尤其是內心有性想法會擔心泄露出去,被別人看不起,看穿自己的內心,似乎有一種隱私泄露的感覺,不敢跟朋友交流,怕被別人知道自己有過被性侵害的經歷,怕被別人說是壞孩子,怕被別的家長說起這事,所以受侵害的孩子經常是不敢把受侵害的過程告訴自己的爸爸媽媽,擔心爸爸媽媽傷心,擔心說了之后受到爸爸媽媽的批評指責,覺得自己沒出息、不爭氣,當時怎么沒有逃走呢?
 
還有一個現象,經常會替犯罪分子開拓罪責,包括未成年的女孩,說我跟他發生性關系都是因為我真的愛他。實際上是被騙,甚至是被脅迫的。
 
為什么女孩會這么說呢?因為她這樣說,能夠減少自己內心的弱小無力感,減少羞恥感,提高自己的自尊。
 
遠期不良影響還會有創傷后的應激障礙、人格改變,心理發展的停滯,比如性格上容易發脾氣,回避他人,不信任別人,不信任男性,影響將來戀愛結婚,影響性功能,會影響內在人格的自尊、價值感,變得自我毀滅,多次曝露于進一步受侵害的危險情境,破罐子破摔等等一些遠期的心理損害。
 
怎么樣才能走出性的創傷?
 
對于被侵害者來說,
這真的是很不幸的,我們會說,遇到性侵害,這并不可恥,也不丟人。就像被強奸,強奸犯站在路邊,他是隨機選擇了一個人方便他作案,這并不代表被侵害的人有什么錯,從法律上來說,哪怕是一個女人脫光衣服走在馬路上,這完全不構成男人可以強奸她的任何理由。
 
出現了性侵害,這時應該怎么辦?主動跟信得過的家人朋友說,及時尋求幫助,當然最好是尋求心理咨詢的幫助,因為跟親戚朋友說時,家里人一般都會說,這不是你的錯,給些一般性安慰,就像被狗咬了一口,這都是一般的安慰,還有的親戚朋友幫助時會說,都是因為你不注意,不聽話,不檢點,蒼蠅不盯無縫的蛋,指責孩子,這會讓孩子更受傷害。
 
如果找心理咨詢師獲得幫助的話,心理咨詢師比起親戚、父母、家人,工作上有哪些更多優勢呢?心理咨詢師在工作時不會像警察提審犯人,不像法官判案,不像家長教訓孩子,也不像老師教訓學生,而是跟受害者建立良好的治療關系,包括平等、信任、尊重、保密、關注、傾聽、共情、達成治療協議等等。
 
在治療關系方面
 
女咨詢師接待女來訪者會比較方便一些,如果是男咨詢師一定要小心一點,向來訪者表明我是為你而工作,如果我說話工作當中哪些方面讓你覺得有男人的局限性,或者男人的特權、錯誤觀念時,請你及時給我指出來,我一定會好好改正,以便最大程度地幫助你。這是男咨詢師工作時要注意的一個方面。
 
在跟受害人討論性侵害經歷時,按照精神分析的要領來說,會去詢問當時是什么場景下遇到什么人,整個過程,要主動詢問,大家會擔心這樣會不會造成二次傷害。我的觀點是這樣,之所以性的方面受傷害是當時受害者孤立無援,而咨詢師詢問時又要回憶當初受性侵害的過程,這時會不會造成傷害呢?不會的,因為咨詢師是跟受害者、來訪者以愛的方式共同面對那個當年受侵害的創傷經歷。心理咨詢師的介入能起到來訪者心理上的社會支持,以愛的方式跟來訪者站在了一起,讓來訪者感受到被愛的溫暖,所以兩個人一起走進創傷、走過創傷、穿越創傷,就能走出性的創傷。
 
后續還可以進一步詢問在心理層面、身體層面經歷創傷之后出現了哪些反應,這時候咨詢師可以用肯定化、正常化的技術給予一些解釋和支持,說明人會有這樣一些反應。
 
有一個方面是我們經常要注意的,要不要問到來訪者在被侵害時身體上有過性的快感,好多咨詢師不太敢問,我會小心謹慎地問,“當時你身體上有沒有愉快的感覺,后來你在性自慰中會不會產生跟性侵害過程同樣的感受?”如果來訪者說有的話,來訪者會伴隨著自責、自罪,我的身體為什么這么邪惡,怎么會主動有性反應呢?這時候我們就會跟他做一些肯定化解釋,人的身體是自然有這些反應就像眼睛能看到光線,耳朵能聽到聲音,性器官受到觸摸自然會有身體愉悅的感受,這是自然的。
 
在心理咨詢后面的工作當中是幫著來訪者、受害者尋找社會支持,包括如何向家人朋友如何訴說這些事情,療程一般要幾次或十幾次才能完成,必要時要做家庭治療,把家庭的社會、支持和愛引入進來,當然也可以做團體治療。
 
時間到了最后,我再簡單說一下
 
性侵害的預防
 
不能反對或禁止一切的性行為,我們應該提倡安全美好的性行為,反對不安全的、有侵害的性行為。最根本來說應該建立良好的人文環境,男女平等、尊重,所有的性行為都要有愛,在愛之中,雙方自愿,不能違背他人的個人意愿,這里面包括普法的教育。
 
基本原則是社會、家庭、學校三位一體綜合治理,對于學校來說,性教育、生殖教育,身體接觸邊界的教育,性安全的教育,權利意識的教育,這些都會有效防止性侵害行為的發生,或者一旦有發生時都能及時報告,及時發現,及時制止,犯罪分子及時得到懲罰。
 
為人父母時如何幫助孩子或預防孩子受到性侵害呢?
 
建議父母跟孩子之間主要保持親情和愛的溝通,在性教育方面父母跟孩子可以順暢坦然地談到跟性有關的事情,這樣孩子在外面遇到一些性的困惑就能回來請教家長,跟父母溝通,如果孩子受到學校老師、其他人的性侵害,也能及時跟家長討論這些事情,家長就能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制止,懲罰犯罪。
 
個體方面如何自我保護?
 
特別說孩子吧,要有性和愛的知識,跟父母之間經常保持親情的溝通,特別是在性的安全意識方面,孩子學會懂得身體的邊界,哪些部位是可以碰的,哪些是不能碰的,如果是不能碰的地方受到別人侵犯的時候藥劑師表明態度,說NO,或委婉拒絕,盡快離開,不讓陌生人觸摸自己的身體,如果遇到被觸摸被侵犯的情況,除了及時離開,還要及時跟父母或自己信任的人說出這件事,及時尋求幫助。
 
 
今天我們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討論這樣一個沉重的話題,性侵害、性創傷,盡管這里面我們沒有深入下去,談很多個案,但我相信生活中原本經常遇到這些事情的,最后我想應該回到一個積極取向、健康主題上來,性原本是生命的力量,愛是生命之樹綻放的花朵,性是鮮花授粉,我們在生活中性原本是快樂的、幸福的、美好的,性和愛總是結合在一起的,通過性和愛,每個生命體驗到了高峰,體驗到了快樂幸福,同時也把最有營養的生命精華傳遞給了下一代,所以性本身是美好的,大家千萬別把性當做壞的東西,別把性妖魔化,別把性污名,性就是人性,性就是生命,性在愛之中。
 
我們希望將來的社會變得越來越文明,男女平等,相互尊重,希望未來的社會性更加美好,性不再是傷害。
 
謝謝大家。
 
 
答疑環節
 
接下來的時間我可以有選擇地回答一些大家的提問。
 
性侵害的發生率其實是蠻高的,也是蠻常見的,我今天在講課過程里都沒有講很個人的具體案例,主要是從個人隱私的角度來考慮。
 
Q:
第一個問題是很小的時候被鄰居性侵過,幾十年過去了遇到這個人還膽戰心驚不敢正視,更嚴重的是婚內不敢拒絕婚外的性要求,怎么辦呢?
A:
首先,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會說,是的,如果現在還是有膽戰心驚,這意味著我們還沒有完全從床上里走出來,因為走出來時有一個指標,再見到這些人(性侵害者)時我們的情緒反應不會像當初那種恐懼和弱小無力了。
我覺得沒有走出來的一個重要原因可能還是需要缺少社會支持,也就是說遇到這些事情之后,我猜想的,沒有跟父母、親戚、朋友講述這件事情。
 
因為沒有得到更多的幫助,心理支持幫助,所以這些創傷就會還在內心存著,那種情緒的反應也會在內心存著。怎么辦呢?接下來就該是找家里人、信得過的人去講一講這些事情。實在不行的話去找心理治療師、咨詢師做會談。
 
現在不敢拒絕婚外的性,首先你可以先從理智上尊重自己的個人意志,只要是不喜歡就完全可以有理由拒絕別人,在拒絕行為上大膽地、一點點嘗試,試的時間多了慢慢就有信心了。
 
 
Q:
這個問題是一個漂亮姑娘18歲時失去處女膜了,家人對她的教育觀念很傳統,結婚前不可以失去(處女膜),否則結婚后老公會嫌棄,她就很難過。后來做了處女膜修補術,人很能干很成功,就是因為這個問題自卑,覺得自己不夠好,現在26歲了仍然單身,遇見心愛的人就覺得自己不夠好,生怕未來的老公知道自己不是處女了。請問該怎么幫助這個女孩。
A:
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男權文化里會有男人對女人的占有,包括婚后女人不可以跟別的男人有性關系。這種占有一直擴大到男人死后女人不可以改嫁,再擴大到結婚前女人不可以有別的性關系。所以社會文化的忠貞觀本質上反映的是男人對女人的占有,性的占有,這是男權社會一個重要的特征。
 
我們從男女平等來講,從社會文化的角度來說,如果這個女孩受到了傷害,其中有一部分是來自于社會文化,男權對女人的壓迫,在這點上我們應該去講男權的害處,講男女平等,講女性的解放,處女膜屬于女人自己,任何時候想拿出來用就拿出來用,不是留給將來男人的禮物,不是討好男人的。
 
再就是結婚前失去處女膜,這個女孩在結婚前失去處女膜,我考慮,如果是戀愛中自覺自愿的,這就不叫性侵害。現在有些性侵害蠻隱蔽的,比如談戀愛時到男孩那兒兩個人喝酒,喝得挺多,女孩就睡在男生床上,睡醒時發現身的上面男朋友正在跟自己做愛,而自己理智上事先是沒有同意的,這時候戀愛中這樣失去處女膜,就可能是性侵害了。
剛才的提問沒有說第一次性行為是否構成性侵害。
 
 
Q:
遭遇過性亂倫的心理學專業學生能否做心理咨詢師這工作。正常情況下性亂倫需要多久才能擁有正常的心理功能。
A:
這里邊包含著好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性亂倫,我不太知道具體是什么,籠統來說,如果亂倫發生過,關鍵不在于亂倫這個事情的經歷,經歷本身構成創傷,之后還有另外一些因素,比如亂倫發生的時候除了有性,是否還有愛的成分,親情的成分?
我們說亂倫本身是性創傷,可是創傷的嚴重程度經常是跟亂倫發生時伴隨的親情多還是少有關系,如果親情和愛越多,亂倫性侵害的創傷相對就會小一些,這是一個因素。
還有一個因素,在發生亂倫之后有沒有得到過家里其他人的親情關愛和支持,這又是一個因素。
第三個因素,發生亂倫時的年齡,自己的心理年齡,這可以擴大到當時的心智水平或人格完善的程度。
第四個因素,做心理咨詢師這份工作時,這些創傷有沒有得到個人成長的一些處理,處理到什么程度了。
 
我一直覺得心理咨詢師并不是心理上絕對健康、絕對完美的,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相對的健康,每個人在成長中都會有創傷無論是性的還是其它方面的,這些創傷是我們成長中躲不過的,創傷只要不是特別嚴重,就像我們走路撞了南墻,撞了之后我們懂得了南墻是硬的,就會學會拐彎。
 
曾奇峰說過一句話:生命注定在創傷中前行。創傷是我們成長中不可避免的,也是我們成長中不斷長大的樓臺臺階,經歷了創傷,我們獲得了成長。心理咨詢,個人成長,處理亂倫的情況到底需要花多少次的會談,一般來說,如果是人格其它方面發育都還比較好的話,我說的“好”是指心理功能達到俄迪浦斯期,能夠區分幻想現實、有身體邊界、有個人他人的邊界區分能力,這些都有,心理防御也是成熟水平,一般花10到20次的心理會談,做個人成長,就會比較好地走出創傷了。
 
有過性亂倫的個人經歷,將來做心理咨詢師,如果在接待來訪者也有性創傷的時候,咨詢師自身如果還沒有得到處理,很容易跟來訪者捆綁在一塊兒跳懸崖了,走進創傷就爬不上來了。如果咨詢師有過性的創傷,又遇到來訪者也談這方面的事情,而咨詢師經歷了個人成長,從床上當中走出來,這時候個人有過的創傷經歷反倒是能很好地用來工作、共情,感受來訪者的性創傷經歷,用來工作,而且自己走出來的成功經驗也可以跟來訪者分享,反倒是有利于做這方面的工作。
 
 
Q:
一名來訪者叫妮子,小初期間有過被性侵,嚴格意義上可以說是迷奸,之后母親認為這是女兒在做夢,大學期間一直不由自主地當初戀的逃兵,結婚時把創傷經歷告知男方,獲得男方回應說,事情已經過去了,不必再提起了。婚后遭遇的卻是配偶拒絕性生活和身邊的打擊。說“母雞都會下個蛋呢”,拒絕過性生活,沒有生孩子,她陷入了抑郁,乳腺腫瘤之后走進咨詢室,經過精神分析家治療,孩子生下之后她再次面臨離婚挑戰,這個問題蠻長的,問咨詢師怎么幫助妮子自處。
A:
我看案例的時候,內容文字相對比較少,她本身是一個受害者,被性侵,所以在心理咨詢里面我們一定去體會共情,她在這個過程里所有的委屈,所有受到的不公平指責,包括她的老公對她的忽視,現在已經過去了,咨詢師就要跟來訪者一塊兒走進內心,不能像丈夫那樣說“這事已經過去了”,咨詢師會跟她探討整個過程里所受的委屈。
 
結婚之后她對性的恐懼還是意味著早年創傷沒有能夠走出來,現在又有更多的事情,乳腺癌手術,孩子上學,又面臨離婚,她個人承受了很多壓力,現在我覺得她最缺少的還是社會支持,從小到大一路走來,伴隨性創傷還有其它創傷的共同特點,我們談創傷時永遠強調一點就是社會支持,心理支持。
 
 
Q:
這個問題蠻有趣的,“作為男生,怎么跟受性侵害的女生相處?讓她能夠相信男生。”
真的蠻不容易的,女性在受侵害之后在她后續跟男人打交道的過程里有兩個極端反應,一個是特別不在乎,把性當做扔給男生的臭雞蛋,我認為這是不好的,你還認為是好東西,你要我就給你。所以不自重,不珍重,隨意跟男生發生性關系,用這種方式表達的其實是對男生的不滿,發泄仇恨,甚至是自我作踐,不珍愛自己,破罐子破摔,這是一種極端方式。
A:
另一種極端方式就是躲開男性,認為男性都是色狼,都是下半身動物,都是信不過的,只是沖著女人的性器官才去接近女生,這樣的話就會在戀愛中特別難以跟男生建立信任的、美好的、親情的愛的關系。男生如果遇到這種女生怎么辦呢?我們只能說,多一些愛心,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持久,就像長征,用自己的愛去撫慰女生的性創傷,當兩個人能夠持久建立信任關系時,也許她的性創傷會在這種關系里面慢慢得到化解。
 
 
Q:
這個問題是,怎么判斷來訪者自己準備好了觸及和處理熟人性侵犯的議題呢?來訪者是高中生,事情發生在六年級,來訪者想說但欲言又止,覺得不好意思,是否等到年齡更大一些再處理這些議題會更好呢?
A:
我的觀點是越早處理越好,因為等大了,這個沉甸甸的心情,一個人承受的痛苦和折磨是很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和未來發展的。
咨詢師怎么判斷是否到火候了,要不要談,談多深。這個問題最好去問來訪者而不是在這兒問我,這是我簡單的回答。
具體能不能跟這個高中生談性侵害的經歷,除了教給來訪者,我們還有一個判斷的基本要領,就是給來訪者足夠大的自由自主的空間,我們主動問他一下,你說我們能談這個事情嗎?你愿意談這個事情嗎?你談多少呢?主動問他,再就是跟進深度,他走多深我們就跟多深,他走多快我們就跟多快,我們暫時不跑到他前面,不比他更深。最根本的還是要建立信任的關系,等關系建立起來了,這些話題都會在愛的關系里面得到討論,得到幫助。
 
 
Q:
這個問題是,童年受到性創傷,當時沒有告訴家人,直到18年之后做了心理咨詢,剛剛聽講課,叢老師說需要家人的支持,那么成年之后還有必要告訴父母嗎?告訴之后有什么好處?還是說不用告訴了,這個事情就這么過去?
A:
我剛才特別強調社會支持,如果對兒童來說,監護人,一般是父母,會強調得到社會支持,最快地告訴父母,其實也包括自己最信得過的人,不一定是父母,你這個問題里提到,已經過去18年了,自己也做了心理咨詢,如果自己走出來了,我認為可以不用告訴父母,告訴父母不是必須的,而得到社會支持,比如得到心理咨詢師的幫助,已經走出難關了,這時候完全可以不去告訴父母,關鍵看自己目前的社會支持和當前是否已經走出創傷。
 
 
Q:
這個問題說到,回想小時候被性侵的經歷,現在感覺蠻自豪的,對方是親戚,我也覺得這個問題表達了被性侵方面,我們今天談的是很嚴肅的,從法律角度來說性侵是違法的行為,性侵往往會造成心理層面的創傷,事實上除了法律界定,心理創傷之外,其實也伴隨自己很喜歡、很有興趣,在被成年人性侵時自己有好的感覺,感覺舒服,所以說起過去被性侵的童年經歷,現在還蠻自豪的,這種情況真的是存在的。
A:
這種存在我們用肯定化的技術來說,那個人性侵你了,從法律上講他的確是有違法行為,在你受到性侵時有沒有造成你的無力感、不潔感、自責,心理損害,如果有的話,我們也會進行一些討論。而同時我們又會說,是的,我們無法活在一個無性的環境里,在我們所有經歷的性里,除了性侵害,還有性啟蒙,這也代表著我們性的朦朧意識,性心理的發展借助這樣一些刺激形成我們未來的性心理,討論性的事情時我們也是說性侵害、性創傷是一個極端,而相反的極端是美好的、幸福快樂的性。
 
這兩個極端中間還有一些灰色地帶,在灰色地帶中發生的性,比如家里的亂倫,孩子在成長中懵懵懂懂,借助這些刺激也就走過來了,也就長大了,甚至也沒覺得太大創傷,所以我們在討論這些事情時還是要有成長的積極取向,經歷了創傷,我們獲得了成長。
 
還有很多很多問題來不及做解答,總得來說,性的方面,我們去重視,我們去關注,在性的方面我們能夠有更多的愛,性就會變得更美好。
 
今天回答問題的階段就到這里,感謝大家跟我一起度過這樣一個夜晚。
 
以上素材源于網絡,子謙心理咨詢為您精心推薦, 愿平靜和愛從我們開始,點擊關注身心健康,分享傳播愛和智慧!
網站:http://www.tqxfy.com;
預約電話:024 - 8389 3899;
Q Q:1404726356;

上一條: 無論黑暗有多么長,遲早會走到白晝的地方

下一條: 子謙心靈成長沙龍第161期通知

Related recommendations

相關推薦
網站首頁 一鍵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