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從何談“解”
——《心理輕松,真自在》心理講座總結
“壓力”,一個在生活中使用頻率越來越高的詞匯,一個許多人為之迷茫的詞匯,它也成為了此次沈陽子謙心理咨詢中心為遼寧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中層領導講座的主題詞,在時長兩個半小時的講座里,徐青萬主任與伊利人共同探討了這一話題。
整個講座正如徐老師選用的題目《心理輕松,真自在》一樣,輕松、自在,在良好的互動中,徐老師帶領著與會的每一位向自己的內心進行探索:壓力從何而“來”,壓力從何談“解”。
如果把“壓力”比喻成一個考試題目,那么要想取得高分,最重要的步驟將是什么呢?
沒錯,是審題,也就是讀懂題目。講座正是由此開始的。要想看懂題,首先要學會聽。“聽”有什么需要探索的呢?講座伊始,徐老師就預告給大家,本次講座會顛覆許多人的思維定勢。學會“聽”我想正是顛覆的開始。什么是真正的聽?什么是真正的心心相知?什么又是真正的聽到、聽懂?為什么要這樣“聽”……諸多的問題、曾經毫無疑問的回答就在徐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中、一個又一個生活化的例子中若干次的被顛覆,邁出了解壓力、了解自己,并勇敢的向自我內心世界探索的第一步。
講座的第二部分是對一些生活中可以自己應用的心理療法、心理技巧的講解與應用,這一環節是根據講座前的調查表設定的。主要講解了幾個主流學派的主要技法,如:“遇事,我怎么看”的認知療法、“可以這樣做”的行為療法、“和諧共存”精神分析、“順其自然”的森田療法、“人際關系的黃金法則”的咨客中心療法。通過徐老師提綱挈領的講解,相信大家都會通過在生活中實際應用,感受到心理咨詢的作用和自我成長的巨大能量。
整堂講座隨著徐老師對現場提問的精彩解答而推向了高潮,問題源自與會的每一位參與者,每一個問題的精彩解答也得到了大家的真誠的認可和熱情的回饋。
沒有哪一個技法可以醫治百病,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案例。一直以此為原則從業的徐老師,即使面對五十位傾聽者,也在嘗試聽到五十種聲音。正是這種傾聽的態度,使參加這次講座的每一個朋友都獲得了各個想要獲得的。
壓力從何而“解”呢?你說呢?心理輕松,真自在啊!
沈陽子謙心理咨詢中心
201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