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王諾諾在知乎上講過一個故事 —— 有一次她乘飛機(jī),旁邊坐一女孩:穿著絲襪筒裙高跟鞋,一張臉描畫得極為精致。王諾諾覺得這女孩腦子有病:
要飛8個小時,我都恨不得穿睡褲上去,她竟然帶全妝! 但飛機(jī)進(jìn)入平流層后,那女孩脫下高跟鞋,換了雙棉拖鞋。接著掏出一個大號化妝包,將卸妝水、面膜、眼罩等一字排開,然后去廁所將妝容卸了個干干凈凈。吃完飯后,她又敷了一個補(bǔ)水面膜,然后戴上眼罩,安安靜靜地睡了。 還有一個小時就抵達(dá)目的地了,那女孩便又去了一趟廁所,回來時妝已畫好,神采奕奕。 看著她如此嫻熟的流程,王諾諾心里想:
她應(yīng)該在大公司上班吧,因為工作需要而出差成性。 飛機(jī)入港,停穩(wěn)。那女孩拿出手機(jī),貼面說:媽,我一會兒就到家了。 此話一出,王諾諾被震撼得五體投地:
忽然覺得她好會生活。
02
王諾諾為何會被震撼得五體投地? 其實她跟我們大多數(shù)人有著一樣的心理 ——
又不是上班又不是應(yīng)酬,日常生活嘛,湊合湊合就得了。 作家艾小羊講過一件趣事 —— 她買了一條日和手帖圍裙,300塊。粗棉布材質(zhì),越洗越軟,越洗越柔。閨蜜見了這條圍裙后愛不釋手,但得知價格后,說:“太奢侈了!” 艾小羊說:“你上月才花一萬買了個包。” 閨蜜立馬解釋:“買這個包是有用的。你拎著它,感覺自己就是個成功女人;拎著這包碰到高帥富時,你不怯場;拎著這包去談業(yè)務(wù),你的可信度高。你買這么貴的圍裙,能穿出去嗎?能談業(yè)務(wù)嗎?只是在家用而已,哪里需要這么好!” 看見沒,這就是我們的“共病”——對待工作十分認(rèn)真,對待生活十分敷衍。
03
我們最善于敷衍生活。對于敷衍生活,我們有兩種拿手方法 —— 第一種是:“湊合湊合就得了。”幾年前,和同事一起出差香港,看上一套睡衣,很是喜歡。雖然有點小貴,但還是果斷買了。同事說:
不就睡個覺嗎,哪里用得著這么講究!我從小到大沒穿過睡衣,不還是過了。 我問:“那你穿什么睡覺?”同事答:“舊T恤、舊短褲啊!” 我們就喜歡這么“湊合湊合得了”:“毛巾用壞了,湊合湊合得了。”“牙刷用毛了,湊合湊合得了。”…… 我們不但善于湊合,還喜歡用否定別人來尋求安慰。 王石登山,我們不是敬佩,而是否定:“上去干嘛,上去你也得下來。”“珠峰上的風(fēng)景,畫冊上也有。” 我們習(xí)慣了接受并臣服于湊合的生活,并把自己的「無奈之舉」當(dāng)成「崇高」。 終于,我們湊合著過完了這一生。
04
第二種敷衍是:“等我有XX后”。“等我考試完了,再好好品嘗那款美食。”“等我掙了這筆錢,我就帶兒子去迪士尼。”“等我有錢了,我也要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我們總喜歡把享受生活推到“等我有XX”后,可等到那一天,就能享受生活了嗎? 我表兄於寬喜歡說一句話:“先苦后甜。”他貸款買了房子后,節(jié)儉得實在是讓人瞠目結(jié)舌,經(jīng)常到菜市場買最便宜的爛菜。 我說:“憑你的收入,不至于吧!”他答:“還完房貸,再好好享受生活。” 去年,他的房貸終于還完了。但他,依然在菜市場買最便宜的爛菜。 我說:“你不是說還完房貸就好好享受嗎?”他笑著說:“再熬十年,給兩孩子再買一套。” 委屈自己的時間長了,委屈就成了一種習(xí)慣。 有句哲言說 —— 你怎么過一天,就怎么過一生。
05
我們就這樣,“湊合著”、“等待著”...... 出于自我保護(hù)的本能,我們還發(fā)明了一套價值體系,來肯定自己的生活 —— “過日子不都是這樣嗎?”“大家都這樣,我這還算好的了。”“我只是想過日子,也沒多大要求。” 但我們有沒有認(rèn)真想過一個問題 —— 我們每天在城市間奔波,這么努力工作到底是為了什么? 不就是為了,好好享受生活嗎! 但現(xiàn)在,我們只記得努力工作,卻忘了要好好生活。 起床,將就對付一頓,上班;午飯將就對付一頓,再上班;回家,晚飯再將就對付一頓;然后刷手機(jī)刷到凌晨才睡覺。 如果我問你:
這就是你人生在世的最后一天,你愿意這樣度過嗎?你一定會跳起來說:我當(dāng)然不愿意! 但問題是 ——你現(xiàn)在每一天不都這樣度過嗎? 我們一直忽略了一件大事:人生最重要的事業(yè),是好好生活。 正如生活大師松浦彌太郎所言:日常生活,是一份尊貴的工作。
06
松浦彌太郎,是公認(rèn)的日本最會生活的人。 30歲之前,松浦人生理念是“努力工作”,30歲之后,他的人生理念轉(zhuǎn)變?yōu)椤昂煤蒙睢薄5恢睂で蟆昂煤蒙睢钡乃瑓s一直都難以“好好的生活”。他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 直到40歲,他終于想清楚了一件事情:生活 =工作 由此,他提出了一個著名理念 —— 日常生活,是一份尊貴的工作。 他開始把日常生活當(dāng)成一份工作來規(guī)劃:
早上五點起床,慢跑一小時。回來后洗個澡,做早餐。然后一邊看新聞一邊吃早餐。 早上9點上班。下午5點半必須準(zhǔn)時下班。周末絕不可以加班。 每個工作日要參加兩次茶歇。要安排時間陪孩子,和朋友喝茶。 堅持一周買一次花。堅持兩周剪一次頭發(fā)。堅持每個季度出去旅行一次。堅持一年四個季節(jié)里,有四次不可錯過的享受當(dāng)季美食的機(jī)會。……
把生活當(dāng)成一份尊貴的工作來規(guī)劃后,松浦居然就真的找到了「好好的生活」:“我從來沒發(fā)現(xiàn)生活可以如此美好。” 他的這個人生理念影響了很多日本人:
松浦讓我們意識到 ——原來日常生活才是我們一生最尊重的工作。
07
我們公司最近來了一名新員工 —— 剛畢業(yè)沒多久,沒買房,就租了一套80年代的老房子。 然后她馬不停蹄地忙碌起來:給斑駁的墻刷上一層層白灰,給舊家具涂上環(huán)保的新油漆,用麻繩把油畫掛在房間墻上,搬回一盆盆各式各樣的花草,…… 在她一番改造下,那個頹敗殘破的房子,竟然變成了極具文藝范的“新房子”。 有人說:“你也不嫌麻煩。”她答到:
好的生活,從來就不能怕麻煩。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
很多人肯定會問:把日常生活當(dāng)成一份工作來規(guī)劃,是不是太麻煩了? 但松浦如是說:事物所有的滋味、優(yōu)點和樂趣,全是從麻煩的事情上孕育而生的。 做菜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那些要花工夫的一道道工序。茶道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那些要花工夫的一道道工序。……正因為你付出了時間和精力,所以享受起來才有特別的滿足感。 米蘭·昆德拉說:麻煩的事情里頭,隱藏著真正的樂趣。 熱愛生活的人,從不嫌生活麻煩。那些生活品質(zhì)很高的人,沒有一個是怕麻煩的人。 怕麻煩的人,不可能擁有好生活。
08
幾年前,去拜訪一位朋友。她不在家,出門旅行去了。但她在門口花圃墻上貼了一句話 ——
如果你來訪,我不在,請和我的花兒坐一會兒吧。它們很溫暖,我注視它們很多很多日子了。它們開得不茂盛,想起來什么說什么,沒有話說時,盡管長著碧葉。 看著這句話,心里仿佛清風(fēng)拂過,我坐下來,真的細(xì)細(xì)欣賞起那些花兒來。 這位朋友,以前聚會時,給大家出過一道謎語:
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 這是什么? 大家都說:這是一面鏡子。但她笑著說:這是生活。 生活就是這樣。你怎樣對它,它就怎樣對你。 那些把日常生活當(dāng)成尊貴工作的人,「這份工作」一定不會虧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