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時間:
2020年6月12日周五晚19:30
分享老師:
分享主題:
了解孩子的需求分享內容: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是今晚的值班老師王晶。3:提前到來的伏天溫度,我們需要給孩子準備涼快的生活用品防止中暑。
一個個溫馨又忙碌的畫面出現在我的眼前,真好,畫面中滿滿的都是愛,這愛替代了疫情期間跟孩子朝夕相處、針鋒相對帶來的焦慮,愛是我們最好的良藥,不知不覺的愛就慢慢的融化了焦慮、憤怒和無奈。
愛,真好!
6月10日子謙平臺分享了一篇非常好的文章《薩古魯:你準備好成為父母了嗎?》,里面詳細的闡述了培養孩子的五種方法,不知道群里的朋友有沒有仔細閱讀,我想建議大家選擇一條方法在生活中跟我們最親的孩子練習一下:
我個人主張練習的必要性,是因為“做,才是得到”,如果你不做,即便是聽了讓你眼前一亮的言語也只停留在大腦層面的理論,能不能進入你的心理,然后變成自己思維的一部分呢?請您思考。
在這里我分享自己的練習——了解孩子的需求(換位思考、理解)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6月10日我的女兒復課第一天,老師在群里發送“在校字帖和口算完成反饋,字帖對號,數學星星”
23號是我的寶貝(并列倒數第二),如果各位收到這樣的成績匯總第一反應是什么?
我想這個畫面大家并不陌生,也正是因為這樣每月或每周一次的圖片,讓我們的情緒瞬間被帶起,我們意識的流程是:
1:自己孩子的成績
2:班級其他孩子的成績,或你關注那幾個“好學生”的成績
3:對比后,給自己孩子安排了一個合理的位置
這時通常會出現2種狀態:
1:成績還不錯,嗯,還得繼續努力。
2:怎么又是這樣,一天天我的忍讓、付出都白費了,還是這個德行
這時的我選擇練習,對照文章中的方法 “了解孩子的需求”,我放下自己的念頭,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這張成績單上
1:我看到:孩子是兩個對號,沒有星星
2:我分析:說明只完成了字帖,沒有寫口算
3:我覺察:孩子平時寫字帖的時候,喜歡對照字頭慢慢臨摹,不斷的修正自己的錯誤,或許他沒有考慮時間,只關注她需要寫出她滿意的字兒(這一步需要平時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去觀察、理解和溝通)
4:我行動:尊重孩子的模式,不干擾,不評判。
當孩子推開家門手舞足蹈的說:“媽媽,我今天受到老師表揚了,老師說我的字寫的特別好,問我假期是不是學書法了”
這是孩子最真實的表達,也是她最真實的聲音,這里我想請大家回憶一下(這樣真誠的表達,你們聽過幾次?還記得是什么嗎?)
通常在遇到老師發來的成績單時,我們的固有思維就是“我以為的以為”,但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我們用自己的思維模式做出來的判斷并不一定是真實的呈現,也正因為我們的“我以為”抹殺了事件的本身。
可能,這時您會說:“你不明白,還有一個月就中考了,時間不等人,一分都很重要”。是啊,只有一個月的時間了,我想請您用這40多天的寶貴時間,用這樣方法把“你以為的以為不是你以為”變成“你以為的以為成了你以為”。
或許,這樣會讓你感受到不一樣,或許會有意外的收獲,希望這個分享對您有些幫助。
如果您想,我們可以在群里繼續溝通。
? 握手青春期,歡迎有需要的朋友加入我們 ?
愿平靜和愛從我們開始,點擊關注身心健康,分享傳播愛和智慧!
網站:http://www.tqxfy.com;
預約電話:024-8389 3899;
QQ:1404726356
徐老師微信:
上一條: 【握手青春期】2020年07月03日答疑分享“住校的孩子
下一條: 母親的修養決定孩子的未來
Related recommendations
相關推薦